原本是淡季的农资小店,陆续有农民前来购买尿素冬储,以备春耕。
1月12日,河北省固安县袁各庄村的村民纷纷到集市上采购年货,热闹的氛围打破了冬日里的寒冷。同样热闹的,还有一家叫作“书永农资”的小店,本该是淡季的农资店却人来人往,格外忙碌。
当地有名的“泥腿子医生”
“书永农资”店面不大,商品却码放得整整齐齐。一张长长的柜台将店面隔成两个区域,柜台里是农药和籽种,柜台外一边是化肥、一边是农膜,中间的过道摆着一排椅子。店主在柜台里卖货,排队的村民就自觉地坐在椅子上等着“叫号”。大家相互拉着家常,笑声不断,场面甚是热闹。
“我是隔壁村的,在他家买化肥和农药已经十多年了。王书永是专家,会给庄稼看病,用了他开的药,地里的庄稼、蔬菜药到病除,长得很好。我们大家伙儿都信他。”一位前来买农药的老伯对店主王书永赞不绝口,称他是当地有名的“泥腿子医生”,不仅精通植保,农资价格还实惠,经常把“能省点儿是点儿”挂在嘴边。
固安县是北京的“南大门”,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近40万亩,绝大部分都销往北京,为首都的“菜篮子”贡献着力量。排队的农民告诉记者,随着近些年设施农业的普及,当地温室大棚建设如火如荼。以往冬季的农资店没有人,只有春天才开门迎客。而现在有了蔬菜大棚,就没有了淡旺季之分。眼下正是温室番茄和黄瓜上市的关键期,为了春节前赶上好行情,大家对温室里的蔬菜管理都不敢马虎。
“我们这儿家家户户都有大棚,蔬菜生了虫就来找王书永。前段时间我种的冷棚大白菜生了斑,他说是炭疽病,用药后四天就好了。”坐在椅子上的村民一边夸王书永医术高明,一边和大家交流化肥行情。他这次来打算买几袋尿素冬储,等春天转暖给小麦追肥。他说近几年化肥行情不稳,到了春耕时节就会涨价。王书永最近低价进了一批货,看到“朋友圈”的消息后,他便决定趁着价格合适先囤上一批。“王书永对市场形势判断很准,种菜的时候什么籽种卖得多,他就会告诉大家,村民会及时调整,改种其他的蔬菜。”王书永会将平日销售的“小数据”与大家分享,尽可能减少因为盲目种植而带来的损失,从而拉近了他与顾客之间的距离。
拍“抖音”发视频火了一把
忙活了一阵儿,待排队的人渐渐离去,王书永才顾得上喝口水和记者详聊。他介绍,这个小店已经经营了二十多年,起初只是卖化肥,品种单一,价格也不好把控。后来,他发现一些农药店也卖化肥,农民在买农药的时候一并就把化肥买了。于是,他也进购了一些籽种和农药,搭配化肥一起卖。
“刚开始卖农药有点难,我对农化知识不是很熟悉,只能卖些简单的除草剂和杀虫剂,也不会给作物看病。后来,我到北京,在农业科学研究院旁边的书店买了相关书籍和光盘回家,边看边学,再加上平时案例见得多,逐渐积累了一些经验。现在手机也很智能,微信传张照片或拍段视频,我大概就能知道用什么药,属于理论结合实践的自学者。”王书永介绍着他的生意经和成长史,同时感叹科技创新和农化服务对小店业务带来的改变。
几年前,王书永会定期举办农化培训课。农闲时节,他会召集村民在自家的小店宣讲农化常识。近年来,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,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刷“抖音”、看“快手”,人们传递信息及社交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。王书永看到平台上发布的视频通过互联网发生了裂变式传播,索性用自己的账号根据农情时节定期制作农化视频,什么时候打药、什么时候防虫,讲得都是身边的农家事,这样接地气的视频吸引了不少的粉丝,甚至有些人远道而来当面交流,让王书永和他的农资小店着实火了一把。视频平台成了引流工具,传播农情的同时还扩大了服务半径。
“现在科技发展快,也改变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。以前给庄稼打药主要靠人,现在有了植保无人机;想解放劳动力还可以把土地流转出去,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,农民成了‘甩手掌柜’。现在,家家户户有了蔬菜大棚,设施农业、测土配肥、节水灌溉都不是什么新鲜事,农民靠天吃饭的风险小了、肥料利用率高了、土壤健康了、作物品质也上去了,这就是实实在在的改变。”王书永讲述着科技赋能为“三农”带来的变化。
科技让服务更便捷,也让王叔永感叹自己的农资店规模太小,单打独斗力量有限。他希望将来能朝着企业化运营的方向发展,对接更多的上游资源,让智慧农业走到农民身边。
结束了采访,窗外夜幕已降临,万家灯火通明。王书永说一会还要再拍段关于蔬菜炭疽病的视频,明天一早还要给“呷哺火锅”的蔬菜农场送些新品的籽种。
农资店受欢迎,王书永更忙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