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过了腊八就是年”,北方农村将“腊月初八”视为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,过了“腊八”,各家各户就要开始置办年货,年味儿渐渐浓了起来。1月12日,记者来到河北省固安县袁各庄村,见到村民纷纷到集市上采购年货,热闹的氛围打破了冬日里的寒冷。同样热闹的,还有一家叫作“书永农资”的小店,本该是淡季的农资店却人来人往,络绎不绝。
当地有名的“泥腿子医生”
“书永农资”的店面不大,商品却码放得整整齐齐,一张长长的柜台将店面隔成两个区域,柜台里是农药和籽种,柜台外一边是化肥、一边是农膜,在中间的过道摆上一排椅子。店主在柜台里卖货,排队的村民就自觉坐在椅子上等着“叫号”,大家相互拉着家常,笑声不断,场面真是热闹。
原本是淡季的农资小店,农民前来购买尿素冬储,以备春耕。
“我是隔壁村的,在他家买化肥和农药已经十多年了,王书永是专家,会给庄稼看病,用了他开的药,地里的庄稼、蔬菜,药到病除,我们大家伙儿都信他。”一位前来买农药的老伯对店主王书永赞不绝口,称他是当地有名的“泥腿子医生”,不仅精通植保,而且农资价格实惠、童叟无欺,经常把“能省点儿是点儿”挂在嘴边。
固安县是北京的南大门,全县种植蔬菜的面积近40万亩,绝大部分都销往北京,为首都的“菜篮子”贡献着力量。排队的农民告诉记者,随着近些年设施农业的普及,温室大棚在当地建设得如火如荼,以往冬季的农资店没有人,只有春天才开门迎客,现在有了蔬菜大棚,就没有了淡旺季之分。眼下正是温室番茄和黄瓜上市的关键期,为了春节前赶上好行情,大家对温室里的蔬菜不敢马虎。
“我们这儿家家户户都有大棚,蔬菜生了虫就来找王书永。前段时间我种的冷棚大白菜得了斑,他看了说是炭疽病,用药后四天就好了。”坐在椅子上的村民一边夸王书永医术高明,一边在和大家交流化肥行情。他这次来打算买几袋尿素冬储,等春天转暖给小麦追肥。他说,近几年化肥行情不稳,到了春耕就会涨价,王书永最近低价进了批货,看到“朋友圈”的信息后,趁着价格合适先囤上一批。“王书永对市场判断很准,种菜的时候什么籽种卖得多,他就会告诉大家,村民会及时调整,改种其他的蔬菜”。王书永会将平日卖货的“小数据”与大家分享,尽可能减少因为盲目种植而带来的损失,从而拉近了他与顾客之间的感情。
拍“抖音”发视频火了一把
忙乎了一阵儿,待排队的人渐渐离去,王书永才顾得上喝口水和记者详聊。他说,这个小店经营已经二十多年了,起初只是卖化肥,品种单一,价格也不好把控。后来他发现一些农药店也卖化肥,农民在买农药的时候一并就把化肥买了,于是他也进了些籽种和农药,搭配化肥一起卖。
王书永在展示他的台账,上面清晰地记录着农民购买详情。
“开始卖农药有点难,我对农化知识不是很精通,只能卖些简单的除草剂和杀虫剂,不会给作物看病。后来我跑到北京,在农科院旁边的书店买了相关书籍和光盘回家边看边学,再加上平时案例见得多,这些年积累了一些经验。现在的手机很智能,微信传张照片或拍段视频,我大概能知道用什么药,属于理论结合实践的自学者。”王书永介绍着他的生意经和成长史,同时感叹科技创新和农化服务对小店业务带来的变化。
几年前,王书永会定期举办农化培训课,农闲时节召集村民在自家的小店宣讲农化常识。近年来,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,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刷“抖音”、看“快手”,人们传递信息和社交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。王书永看到平台上主播发的视频通过互联网发生裂变式传播,索性用自己的账号根据农情时节定期制作农化视频,什么时候打药,什么时候防虫,讲得都是身边的农家事,这样接地气的视频吸引了不少的粉丝,甚至有些人远道而来当面交流,让王书永和他的农资小店着实火了一把,视频平台成了引流工具,传播农情的同时还扩大了服务半径。
“视频传播只是一方面,现在科技发展快,改变了过去的种植方式和农村生活。以前给庄稼打药要靠人,现在有了植保无人机飞防,想解放劳动力还可以土地托管,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,农民成了‘甩手掌柜’。现在家家户户有了蔬菜大棚,设施农业、测土配肥、节水灌溉都不是什么新鲜事,农民靠天吃饭的风险小了,肥料利用率高了,土壤健康了,作物品质也上去了,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变化。”王书永讲述着科技赋能为三农带来的变化,也在感叹自己的小店规模不大,只靠他一个人单打独斗力量有限,将来还需要企业化运营,对接更多的上游资源,才能实现理想的智慧农业。
结束了采访,窗外已是夜幕降临,望向万家灯火,王书永说一会儿要再拍段关于蔬菜炭疽病的视频,明天一早还要给“呷哺火锅”的蔬菜农场送些新品的籽种。
小小农资店能为农民办大事、解决大难题。看得出,就要过年了,王书永的农资店却更忙了!
记者手记
农民需要这样的农资店
强国必先强农,农强方能国强。习近平总书记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,当前,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,科学谋划和推进“三农”工作,加强顶层设计,制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。
近年来,国家层面一直在布局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,大到产业结构,小到品种优化。譬如通过调整种植结构,增加玉米和大豆等作物的种植面积。这是宏观上的调整,到了基层环节,像王书永这样的农资经销商发挥着积极的作用。他们扎根基层,用多年积累的从业经验帮助农民解决田间的各种问题,是农民心目中的“土专家”。正所谓“小偏方治大病”,这些一线农村服务于农的经销商就如同毛细血管里的末梢神经,虽然很细小,却解决了“最后一公里”的问题。
王书永的农资店,既保障了农资的供应,又解决了作物的种植方案,还能够参考籽种销量这种小数据判断后期市场,调整和优化种植品种,一些金融机构、农产品采购商甚至还将农资店当作链接农户需求的站点,这样一家小小的农资店连接起了农产品产前、产中、产后的所有环节,参与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,过去农资店一买一卖的经营模式已经成为过去式。
民族要复兴,乡村必振兴。尽管国内一些组织和企业在推广和复制现代化的种植服务模式,未来看是趋势,但从现实国情出发,目前农资经销商仍然是重要群体,是乡村振兴中“懂农业、爱农村、爱农民”不可或缺的力量。农民需要“书永农资”这样的农资店,需要王书永这样的农资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