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新春走基层】石头里能刨食 科技赋能农业-yabo亚博88

yabo亚博88-yb体育app官网  ››  热点  ›› 

【新春走基层】石头里能刨食 科技赋能农业

2023-01-30 15:12:05 来源:中华合作时报 作者:

“明天‘番小仙’就要正式上市了。‘番小仙’番茄表皮糖线分明,果实颜色呈琥珀色,在阳光下显得很通透,这样的番茄才好吃。”

寒冬时节,走进北京市平谷区南独乐河镇南独乐河村首都新鲜食材基地的大棚,瞬间感到温暖如春,番茄秧苗长势良好,一人多高的藤蔓上番茄挂满枝头,颗颗鲜嫩惹人。

要想番茄品质好

土壤环境是关键

“要想番茄品质好,土壤环境是关键。若想鲜食的番茄口感好,土壤有机质不能低于30g/kg,低于这个指标品味就会不佳。”基地的技术负责人吕志刚说道,“根据各个地块原始土壤的透气性、酸碱性以及作物的特性,我们都会做出相应地调配。此基地原始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底,大概在11g/kg,通过土壤改良,有机质可以达到30g/kg以上。产出的番茄品质更高。”

说到土壤调理产品的研发,这其中还有一段机缘故事。多年前,他们的上游集团公司在开展矿业开采合作中发现了木本泥炭,木本泥炭的各类养分含量充足,对于土壤改良有特殊意义。对此,他们进行了9年的探索研发,把优质的矿产变成了优质的改土材料。基地负责人潘利民说:“在土壤改良方面,我们的理念一直都是用‘自然’改造自然。”此外,他们还和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张佳宝及其团队联合开展“优质耕作层工程化快速构建技术”,即遵循土壤熟化过程,通过一次性工程化作业短时间内促使土壤有机质显著提高,且改良后的土壤肥力周期保证在10年以上。

石头里刨食

土壤改良成就鲜食番茄

记者在大棚外发现地上随处可见大小不一的鹅卵石。吕志刚说:“机器加人工一起筛石头,筛了两天才筛出10.5亩良田。”这就是当地原始土壤的现状,当地的原始土壤情况差,存不住水。据吕志刚介绍,泃河是平谷区内最大河流,发源于河北省兴隆县青灰岭南麓,在天津蓟县泥河村入平谷境内,至南独乐河村附近潜入地下,而该基地地处南独乐河村内。此前村子的土名叫“都漏河”,顾名思义就是河水到了这里就都漏出去了。他们自己开玩笑地说:“这里不是土,而是石,他们不是‘土里刨食’,而是石头里刨食。”基地最大的困难和最大的成就都是土壤改良。

土壤改良需要时间、耐心以及资金投入。吕志刚说:“土壤绝对是个大课题,如果有些人既有资金又有情怀,想为社会、土壤作贡献,那老百姓是受益的。我们改良这些土壤的初衷也是如此。”

此外,该基地还有几个大棚都与农科院所有合作的试验项目,其中一个棚内单辟出来一块做基质培育,一共7垄,自己调整基质配方,每个垄的基质组织都不一样,他们希望试出比较适合番茄生长的配方。“我们需要2~4年的田间试验数据,目前来看育苗是肯定没有问题的。基质与土壤不同,比如土壤解决不了水的问题,但是基质是完全可控的,尤其是在耕地有限的情况下。我们的农业未来有无限可能。”吕志刚说。

基质培育试验

基地工人进行生产打杈管理

截至记者发稿前,首都新鲜食材基地的头茬“番小仙”已经被抢购一空,且预收订单还未发完。吕志刚告诉记者:“‘番小仙’平均每亩收入在10万元左右,一个棚的采摘期起码有两个月,这十几个棚陆续能摘到5月份。靶向土壤改良的鲜食番茄也吸引了周边种植户前来取经,通过我们的技术和渠道推广可以达到联农助农增收的目的。”

阳光洒在基地的每一寸土地上,孕育的是希望,土壤改良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,希望就在田野上。

记者手记:有了良田才能种出高品质的农产品

保护耕地,关乎未来。吕志刚说:“很多作物病害都是土壤问题导致的,所以,我们一定要爱护空气、水和土壤,这些意识需要觉醒,不要等到作物都颗粒无收了才想起来去解决问题。”

在近期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,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,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,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,把种业振兴行动切实抓出成效,把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。土壤质量是粮食安全的基础,也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。提升我国土壤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,不仅需要政策支持,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,更需要包括种植户在内的社会性支持。有了良田才能种出高品质的农产品,就像此次采访的“石头地”变良田,在石头里刨食,这体现的不仅是涉农企业强大的资金和技术能力,更体现了涉农企业敢啃“硬骨头”的决心和勇气。

藏粮于地,藏粮于技。既要保护耕地又要助农增收,中向公司依靠科技在特色种植中迈出了可喜一步,探寻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,其未来可期。正如吕志刚所说:“在耕地有限的情况下,依靠科技我们的农业未来有无限可能。”

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