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报讯 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科教社团部获悉,近年来,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适应新发展阶段要求,贯彻新发展理念,围绕深化综合改革,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,着力推进品牌建设,取得明显成效。全系统驰名商标、中华老字号等著名品牌进一步巩固,新发展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知名品牌。截至2021年底,具有市、县级以上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著名商标、名牌产品等企业超过1400个;组织兴办的19.2万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中,有产品注册商标的达1.2万个,通过有机、绿色等认证的达3.2万个。
科教社团部负责人介绍,品牌建设已经成为提升流通服务层次水平的重要支撑。近年来,全系统深入实施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提升行动,在农资、棉花、农产品、再生资源、日用消费品、冷链物流等领域,培育具有供销合作社特色、便利实惠、安全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品牌。深入实施“绿色农资”“质量兴棉”行动,强化产销对接和调运配送统筹,培育农资、棉花流通品牌,从产品到服务实现质的提升。以市场建设为龙头,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品牌建设,帮助千家万户的农民提升市场观念和品牌意识,更好地对接市场。品牌赋能作用显著,联生产促流通、强加工助流通、拓渠道活流通,促进种养加结合、农文商旅结合。2021年,全系统实现农产品销售额27591.3亿元,是2015年的3.83倍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积极拓展环保服务功能,“环保管家”品牌应运而生;新合作、老邻居、明湖百货、昆山商厦等日用消费品流通品牌持续壮大,促进城乡流通网络对接;“832平台”、供销集配等电商服务和物流配送品牌快速成长,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、助力乡村振兴,抗击新冠疫情、保供稳价贡献品牌力量;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取得积极进展,小康龙江、无想田园、丽水山耕、三衢味、湖州两山、印象吕梁等一批区域公用品牌创响。
近年来,品牌建设已经成为供销合作社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效益的重要途径。各级供销合作社积极引导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品牌。社有企业着力优化要素资源配置,应用数字化等新技术,提升生产经营效率,拓展新业态新模式,让品牌经济成为发展的新动能。全系统聚合行业资源,扶产业、建品牌,持续举办品牌博览会、展销会,促进产业转型升级。2021年,全系统省部级及以上认定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250个。据不完全统计,社有企业自创品牌超过1万个,数量比2010年增长2倍多,具有驰名商标、中华老字号品牌数量超过60个。中国农资、浙农、辉隆、中棉、重棉家纺、新供销天润、惠侬等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。与此同时,全系统按照综合实力强、服务功能全、与农民联结紧密的要求,累计打造1842个标杆基层社,累计创建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730家,全系统主管、领办各类社会组织1.6万个。
品牌建设也成为提升标准质量服务功能的重要抓手。科教社团部近年来着力构建标准引领、质量保障、创新驱动的品牌建设服务体系,开展社有企业品牌和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试点,承办中国品牌日活动,加强供销合作社品牌宣传推广与传播,推进品牌强社战略实施。供销合作社归口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,系统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能力建设不断加强,质量追溯体系不断健全,集体商标、地理标志等方面知识产权服务不断加强。在涉农品牌的标准准入、申请程序、标识和包装、营销管理、渠道构建、宣传推介、产权保护等方面,供销合作社积极开展服务,打造品牌建设的信息平台、交易平台和资源承接平台,让广大农户得实惠,彰显提供综合服务、促进共同富裕的责任担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