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0年以来,随着茶产业的快速发展,茶文化呈现出繁荣局面,茶知识得到了广泛普及。这其中就得益于茶文化图书的大量出版。近期,《中华合作时报·茶周刊》联合茶书网就近3年茶文化图书的出版市场进行了调查统计,现状如下:
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
近3年各类出版图书数量(册)表
2000年后,茶文化书籍的出版数量逐年增加;2010年后,增加幅度较大。
据茶书网介绍,2000年时,公开出版的茶书每年不到10本;2010年时,茶书年出版量已突破百本。而后,茶书出版数量快速增加,2020年达到茶书出版量的高峰。此后出版数量开始下降。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和出版成本的增加。
近年来,国家新闻出版署减少了书号资源的下放数量,导致书籍出版的难度越来越大。书号的收紧,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书籍品质的提升。出版社需要更加用心地策划选题,邀约权威作者,重视设计装帧,全面提升茶书品质。
出版单位品牌效应显现
随着茶文化图书出版数量的增加,部分国字号大型出版社为提升出版质量和树立茶书出版品牌,组建了专业部门,专注茶行业书籍出版。
统计发现,从2019年至2021年出版的茶书中,中国农业出版社、中国轻工业出版社、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茶书数量逐年增加,正在形成品牌效应。这些单位通过积极参加茶行业博览会、参评每年的茶媒体联盟推荐阅读十大图书、召开重点茶书发布会等活动,打造茶书出版领域的品牌影响力。
茶书内容正在走向科普化
调查统计显示,从出版内容来看,科学普及类和社科人文类占比较高,学术技术类和产业经济类占比下降。这意味着横跨一二三产业的茶行业,正在走向融合发展,茶文化书籍的语境和表达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。
据统计,2000年之前出版的茶书,首印大多在1000册以下;2000年至2010年,印刷量多在1000册~2000册;2010年之后,印刷量多在2000册~5000册。近年来,发行量5000册以上的图书比比皆是。
茶书的读者分为两大部分,茶行业专业读者和社会大众读者。专业读者以知识提升为主要需求,更注重书籍的权威性和专业水准。而大众读者的需求更侧重茶知识的普及性和可读性。内容通俗易懂、深入浅出,成为茶文化图书作者的共识。
定价多位于30元~100元
近3年茶书单价(元)占比表
调查显示,购买茶文化图书的人群年龄大多为30岁以上,这部分人群收入较高,对生活品质有着更高的追求,热衷于传统文化。而中国茶文化,悠久历史、蕴含诸多文化元素,茶图书成为该类消费者重点选购的图书。经常有购书者反映,茶书的定价相对于文史类等大众书籍来说价格偏高,这与茶书的发行量相对较少有关。
调查中,多数读者对科普类的茶文化书籍的期望价格是50元以下。事实上,合理的定价,意味着茶书发行量的增大,也能对茶书的宣传起到更广泛的作用。
内容由综合类向垂直类发展
《中华合作时报·茶周刊》记者注意到,随着茶产业的深入发展,茶文化图书内容由综合类向垂直类方向深入。
近年来,茶书内容愈加细分,各茶叶品类出版的垂直类书籍越来越多。如福鼎白茶、安化黑茶、六堡茶等每个茶类均有多本书籍出版;有的还细分到某个茶类的细分产区,如普洱茶产区中的古六大茶山、景迈山等;有的专注茶席、贡茶、调制茶饮等内容。调查中发现,随着一些茶类的市场热销,出版的书籍也随之增多。如近年来,黑茶、白茶市场的兴起,该类茶的书籍出版也在逐年增加。
线上渠道成为茶书销售主体
从销售渠道来看,网络已经成为全民购书的主渠道,各大出版社均在当当网、京东、淘宝等电商平台开设旗舰店,上架销售茶类书籍。由于茶行业书籍相对专业,也诞生了几家专注于茶书销售的平台。如创办15年的茶书网,涵盖了国内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出版的所有茶书,以全、专为特色,通过线上、线下销售相结合的方式,成为国内备受关注的茶书销售平台。
此外,随着自媒体的兴起,一些专注茶文化研究的工作者精选部分优质茶书,针对特定人群,通过自媒体平台进行推广销售。(大 漠)